随着《哪吒2:魔童闹海》热映,掀起了品牌联名和授权合作的狂潮。越来越多的品牌涌向这一IP,渴望通过这股流量风暴赢得市场份额。然而,这个“香饽饽”的授权费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300-500万猛涨至900万,未来甚至可能突破千万大关。
根据全球知名的授权行业刊物《License Global》发布的报告,中国目前授权收入最高的公司是奥飞娱乐,但凭借《哪吒》系列的热度,光线传媒有望在未来挑战这一地位,甚至超越奥飞,跻身全球顶级授权商榜单。
IP授权狂潮:品牌的“抢位赛”
在《哪吒2》引发的这场授权热潮中,目前已公开合作的品牌多达23家,按每家500万的授权费用计算,仅授权收入便已突破一个亿。随着授权价格的不断飙升,更多品牌争先恐后地想要加入这场品牌营销盛宴。
其中,潮玩领域的品牌尤其积极,泡泡玛特等手办品牌已经排上了生产计划,甚至在6月才能交货。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例如百度地图推出的定制语音包,就为用户带来了一次与哪吒IP的亲密接触。
在消费品领域,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长城汽车等品牌已在电影上映前开始与哪吒IP深度合作。蒙牛更是全面“出击”,推出了系列限定包装,包括纯牛奶、真果粒、瑞哺恩等多个产品。而兔头妈妈则通过在商场开设快闪店,推动联名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联名营销:玩转创意与传统文化
品牌与《哪吒2》的联名营销方式极具创意且富有文化内涵。蒙牛和兔头妈妈的影院贴片广告堪称经典,它们巧妙地将广告与电影剧情融合,达到了类似“番外篇”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广告与故事情节的完美平衡。
科技品牌荣耀则通过AI相机水印等互动方式,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也能感受到哪吒的元素,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与用户的粘性。相比之下,长城汽车的平面广告物料和互联网产品的装扮联名则显得更为常规,但也同样受到了用户的关注。
未上车的品牌,如何“蹭热度”抢占市场?
对于那些错过正式授权合作机会的品牌,依然有机会利用传统元素来“蹭热度”。例如,盒马通过使用哪吒的传统元素“混天绫”来进行品牌联动,推出了自家改版的LOGO,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也成功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
此外,石矶娘娘等电影中的经典形象,成为了众多品牌创新营销的对象。品牌通过重新演绎这些经典形象,结合自己的产品特色,制造出了不同的联名效应。更简单直接的做法则是,像红米这样通过让员工观看电影,并借此提及哪吒的气质与品牌的契合,来无缝接入热点,借势宣传品牌形象。
《哪吒2》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更是品牌营销的巨大舞台。无论是大品牌的深度联名,还是小品牌巧妙地利用传统元素“蹭热度”,这一IP的火爆为所有品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随着授权费用的不断攀升,《哪吒2》无疑将成为未来营销领域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品牌方如何在这一波IP浪潮中抢占先机,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关文章
小红书爆发式出海:借TikTok禁令之势迎来北美热潮,能否持久?
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推出「付费封面」功能,开启定制商业化新机遇
“一台春晚,火了四座城”:文旅与电影双重爆发,春节档成热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