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下,AI医疗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AI医疗的先行者,微医控股正加速冲刺IPO,试图打破AI商业化困境,为行业提供新的增长范式。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人工智能+”战略方面动作频频。2024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支持AI在临床医疗、医保监管、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的深度融合。这一政策无疑为AI医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而微医控股则在此风口下积极布局,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根据其招股书,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人工智能医疗服务收入高达14.4亿元,占比近80%,显示出其在AI商业化方面的卓越表现。
微医控股近年来的业绩增长令人瞩目。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从9.62亿元增长至18.63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单季营收已接近去年全年,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微医控股的AI医疗服务板块增长迅猛,2024年上半年实现14.4亿元收入,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这一数字反映出市场对AI医疗服务的高度认可,同时也验证了微医控股在AI商业化方面的成功探索。
与此同时,公司的亏损幅度正在显著收窄。2021年,微医控股经调整后的亏损率高达140.8%,但在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降至7.0%。这一变化表明,微医控股在成本控制和业务聚焦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距离全面盈利仅一步之遥。
微医控股之所以能够在AI商业化道路上取得突破,得益于其独特的“健共体”模式。
“健共体”通过AI驱动的智能化医疗健康管理体系,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实现多方共赢。该模式的核心在于依托“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四大智能体,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医疗服务。
微医控股的健共体模式在天津的试点成效显著——在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的运营中,天津市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17.8%上升至44.2%,血压达标率由19.5%提升至61.5%。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了AI医疗在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也降低了医保支出的增幅。
正因如此,微医控股的“健共体”模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成为国家深化医改的重要示范项目。
微医控股能够在AI商业化方面取得突破,离不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不同于传统按项目收费的医疗服务,微医控股采用“按人头付费”的会员制健康管理模式,即通过为患者提供长期健康管理服务,以医保基金结余作为收入来源。
这种模式不仅让患者在获得高质量健康服务的同时降低了经济负担,也确保了微医控股在收入端的持续增长。相比依赖卖药盈利的传统医药电商,微医控股的收入模式更加健康且可持续。
展望未来,微医控股的“健共体”模式已在天津、贵阳、银川等多个城市落地,并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与上海多个区政府达成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深化医改目标,也将为微医控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健共体”模式的全国推广,微医控股的商业版图将进一步扩展,其盈利能力也将持续提升。
微医控股的上市,标志着AI医疗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强劲的营收增长以及政策的支持,为整个AI行业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微医控股能否借助IPO加速拓展市场,并成功实现盈利,值得市场持续关注。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AI医疗将成为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而微医控股或将成为这一赛道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