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行业的“寒冬”中,vivo经销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DoNews对vivo经销商的多方采访,2024年和2025年,vivo的线下渠道体系正面临渠道内耗加剧、利润不断下滑,以及高端机型销量低迷等多重挑战。背后深层原因则与其复杂的渠道管理体系、过度的价格竞争、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
vivo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体系极为庞大,涵盖了包括厂家直营、经销商渠道、运营商渠道、大商渠道等多种形式,门店数量更是突破20万家。然而,这种庞大的渠道体系却未能有效整合,反而成为了其盈利能力下降的根源之一。
根据vivo经销商陆天奇的说法,vivo的渠道体系不仅复杂,还存在严重的内耗。不同渠道之间常常出现价格战,且由于经销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彼此之间的价格互卷现象严重,导致许多门店的毛利率持续下滑。更有甚者,超过90%的vivo门店已经陷入了恶性价格竞争的泥潭,整体利润降到低于10%的水平,部分门店甚至已经出现了亏损。
这一现象在县域市场尤为突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门店通过频繁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而这使得品牌形象和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根据vivo经销商赵磊的反映,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门店常常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来清理库存,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除去渠道内的价格战,vivo高端机型的销售困境也是导致经销商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县城及乡镇市场,vivo的高端旗舰机型如X系列、XFOLD系列等完全卖不动。根据vivo经销商孙阳的分析,县城消费者的购买力有限,而他们对于高端智能手机的需求较低,更多关注的是日常使用功能如社交、娱乐和支付,而非AI等高端技术。因此,即便vivo不断推陈出新,AI功能过载的高端机型在这些市场的吸引力始终不足。
更为重要的是,vivo在高端机型上的市场定位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错位。尽管vivo推行AI手机等高科技功能,但消费者在县域市场对于这些功能的需求并不迫切,导致了高端手机的滞销。尤其是在2024年,市场对AI功能的兴趣逐渐减少,高端手机的销售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vivo的品牌形象和定价策略也未能在县城市场形成有效的认同。相较于华为、苹果等品牌,vivo在高端市场的定位并不强势。县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中低端手机,而不愿为高价支付溢价,尤其是在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2024年,各地政府推出了手机行业的“国补”政策,即通过补贴的方式刺激消费。这一政策无疑为vivo等手机品牌带来了短期的销量提升。然而,尽管短期内促销效果显著,但该政策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资金垫资和市场透支方面。
例如,在江苏省的补贴政策中,vivo经销商需要承担较大资金垫资压力。以售价9999元的iPhone 16 Pro Max为例,单台手机补贴约为1200元,这意味着经销商需要垫资大量资金以提前支付补贴。这种资金压力不仅加剧了经销商的经营困难,也让他们在面对库存压力和资金周转问题时感到捉襟见肘。
更为严重的是,国补政策可能在短期内“提前透支”市场需求。部分消费者在享受补贴后,会选择在短期内一次性购买大量产品,而忽视了未来几个月的需求,从而导致下半年销量的剧烈下滑。这一点从家电行业的历史经验来看尤为明显:当补贴政策推动市场消费过快时,后期需求反而会大幅下降,造成整体市场的低迷。
vivo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博弈。vivo的经销商普遍反映,厂家常常采取较为强硬的政策,要求经销商进行大批量压货和配货,甚至强制搭售老款机型或相关配件。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库存积压,还严重影响了经销商的现金流和运营效率。
然而,vivo与某些手机品牌不同的是,其并未采用过度压货的策略。vivo对经销商的保价政策较为宽松,通常不强求过多的库存量,且通过区域价格补贴来减轻经销商的压力。这也是vivo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然而,正如vivo经销商陆天奇所言,虽然vivo的策略相对宽松,但这并未能完全避免经销商的困境,尤其是在下沉市场和低价手机的竞争中,利润仍然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025年,vivo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vivo来说,如何在渠道内耗加剧、利润持续下滑以及高端机滞销的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将决定其能否维持在手机行业的竞争地位。
首先,vivo需要重新审视其渠道管理策略,减少过度竞争和价格战,避免市场过度分散导致的品牌形象破裂。其次,vivo可能需要在高端市场和产品创新上做出更大的努力,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尤其是在县域市场和乡镇市场,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定价策略。最后,国补政策虽然短期有效,但vivo需谨慎应对其带来的市场透支,避免市场需求的提前透支对后期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vivo的经销商困境不仅反映了手机行业的整体挑战,也暴露出品牌管理、渠道运营及市场需求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合理调配资源,或许是vivo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