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光伏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市场信号。通威股份(600438.SH)和大全能源(688303.SH)两家硅料龙头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将对部分高纯晶硅生产线进行检修,并采取减产措施。这是自2020年光伏行业新一轮周期启动以来,硅料龙头企业首次集体官宣减产。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光伏行业自律的正式落实,可能成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
此次减产决定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推动:一是行业的过度竞争,二是能源成本的上升。通威股份在公告中提到,西南地区冬季枯水期来临,电力价格环比提升,这一因素促使公司开始有序减产。此外,公司也提到,减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经营亏损,并提升盈利能力。
大全能源则指出,计划在新疆和内蒙古的生产基地启动阶段性检修工作,实施减产控产。这些举措体现了企业对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倡导的“控产自律”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是光伏制造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近年来,由于大量新增产能的投放,光伏行业面临严重的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根据行业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国内已投产的硅料产能达到265万吨,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多家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硅料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在低位,12月18日数据显示,N型复投料的成交均价为4.03万元/吨,P型硅料成交均价为3.31万元/吨,与前期价格基本持平。与此同时,硅料企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几乎所有在产企业都处于检修或降负荷状态。预计12月的多晶硅产量将减少至约10万吨。
尽管硅料龙头企业的减产公告为行业自律树立了榜样,但行业自律能否真正实现,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光伏行业中,硅料只是上游环节,而下游包括硅片、电池和组件等制造环节仍然面临低价竞争的压力。
12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新疆电力巴州发电公司低于成本价的招标行为表示强烈不满。业内普遍认为,招标价格的低估会进一步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拖累光伏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削弱行业自律的信心。这种价格恶性竞争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造成长期负面影响。
此外,尽管硅料减产带来的市场供应紧张可能对价格产生支撑作用,但硅料价格的持续回升依然面临困难。特别是在节前的集中采购和期货市场的影响下,供应商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销售策略,这可能对价格造成反向压力。
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的减产公告无疑为光伏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但减产是否能够带动产业链下游的跟进,仍需要时间来验证。光伏制造环节的过剩产能依然存在,硅片、电池、组件等价格依然处于低位,这意味着即使上游硅料减产,整个产业链的恢复仍然面临挑战。
不过,市场对于硅料价格逐步理性回归持积极看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认为,未来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减少,这可能有助于市场价格的回升。同时,2024年下半年光伏期货市场的推出也可能为市场供需提供更好的调节机制,从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光伏行业的减产自律政策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的理性回归。除了上游硅料,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环节也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价格恶性竞争。未来,行业自律能否持续、硅料价格能否恢复理性,将成为决定光伏行业是否能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硅料龙头的减产举措表明,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转型的关键期。从过度竞争到行业自律,企业层面的主动调整反映了行业对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视。尽管市场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减产政策的落实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光伏行业有望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未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产业链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范化,才能迎来光伏行业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
2024年保险行业AI应用调查:近九成保险人已使用AI工具,但依然存在担忧与挑战
AI挑战编程极限:OpenAI推出o3模型,颠覆传统编程行业
法拉第未来股价暴涨250%:破产担忧与反向股拆之下的电动汽车希望
小红书爆发式出海:借TikTok禁令之势迎来北美热潮,能否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