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 AI 迅猛发展的当下,如何让企业在“繁复的 IT 基础”与“不可逆的智能化浪潮”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成了产业界亟待破解的课题。近日举办的“2025 甲骨文中国创新峰会”上,甲骨文(Oracle)给出了它的答案:以 AI 为中心、砸掉中台、深度融合数据和云,重构企业级平台架构。这一思路不仅颠覆了传统“多中台+多数据库”的复杂模式,也为中国企业迈向“AI 原生”之路点亮新方向。
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技术日趋成熟,企业逐渐意识到,只有深度拥抱 AI 并将其融入底层架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数字化时代脱颖而出。然而,传统企业在快速运用 AI 时,却常常被“老旧架构”拖住脚步: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吴承杨尖锐指出:“这些传统模式好比让一辆赛车跑在土路上——再先进的 AI 技术也难以发挥最佳性能。”因此,他呼吁企业果断“砸中台、简化数据库”,并重新思考以 AI 为中心的底层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开发架构,从而解锁更具颠覆力的 AI 应用。
AI 大模型的流行,让数据中心和云端算力面临严峻挑战。甲骨文迅速跟进,推出了Zettascale 云计算集群,最高可支持逾 13 万个英伟达(NVIDIA)GPU,满足大规模训练与推理需求。
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持续深耕有口皆碑。其Oracle Database 23ai 版本,将AI向量搜索、LLM(大语言模型)支持以及 RAG(检索增强生成)功能原生融入数据库,让企业“把 AI 带到数据”,而非将数据搬出数据库后再行处理。“融合式数据库”的思路,大幅减少了数据在 AI 训练与应用之间的往返与浪费。
传统应用开发往往依赖“层层堆叠”的中台模式,流程复杂且维护成本高。甲骨文提出面向“生成式 AI”的GenDev 方案:
甲骨文的“AI 原生”方案,已为多家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AI 时代的到来,不是企业选择‘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做多快’的问题。”吴承杨强调。
甲骨文公司副总裁及中国区 CTO 谢鹏博士亦指出,从信息化到云计算再到 AI 化,每一次浪潮都带来架构的“再造”。如今,“AI 原生”无疑是下一站:AI Agent 走向“Agentic AI”,自然语言与模型训练彻底融合,开发者只需描述需求,“代码生成”便一气呵成。以甲骨文的全新产品线和平台方案为代表,行业正悄然掀起一场“以 AI 为中心”的企业级架构革命。
在这一轮“企业级 AI 平台架构”变革中,中国企业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最大化发挥AI潜能?如何确保数据安全与全球合规?如何用更低成本开发出智慧化应用?甲骨文深耕中国市场 36 年的实践经验与技术积累,为本土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客户的同路人,共同开启 AI 原生的未来。”这是甲骨文在峰会上释放的鲜明信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拥抱“AI 原生”架构,势必将迎来又一次大规模的数智跃迁,而甲骨文的创新与赋能,也将继续在这场伟大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