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AI崛起的关键时间点,深度求索(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近日频频走到公众视野:先是受邀出席高层专家、企业家代表座谈会,随后又在多场场合谈及“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的观点。其言论引发业内热议,也让外界更加关注这家以“R1模型”震撼全球的AI公司究竟有怎样的雄心壮志。
1. 幻方量化起家,国内量化私募“四大天王”
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即投身机器学习、量化交易领域,2008年开始带领团队做全自动量化交易;2015年创办幻方量化,2019年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
2. 自主研发“萤火”训练平台,打牢AI算力基础
为了支撑海量交易数据与AI模型训练,梁文锋带领团队自主研发“萤火一号”“萤火二号”大型训练平台。
这些早期技术积累为梁文锋涉足通用人工智能埋下伏笔,也为DeepSeek日后的超大规模模型训练奠定了坚实算力基础。
1. 创办DeepSeek,剑指通用人工智能
2023年7月,梁文锋宣布正式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并创办深度求索(DeepSeek)。在短短一年时间内,DeepSeek接连推出多款重量级AI模型:
2. R1模型惊艳亮相,全球瞩目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R1模型,号称性能可比肩甚至超越OpenAI最新的 o1 模型,并完全开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成本上大幅压缩,却实现了不逊于国际顶尖大模型的训练成果。
随着R1模型“出圈”,梁文锋原本低调的作风也逐渐转变,近日多次就中国AI的发展痛点和前景发表看法:
梁文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陈,中国AI经常被描述“落后美国一两年”。但他认为更深层次的差距在于“原创”和“模仿”的区别。倘若总被动跟随,他认为“中国AI永远只能做追随者”。
关于为什么坚定选择“开源”,梁文锋解释称,在颠覆性的技术浪潮下,闭源虽可短期圈地,但无法阻止后来者反超。DeepSeek将更注重团队、人才和创新文化的培育,“团队的know-how沉淀才是我们真正的护城河”。
从GPU短缺到前沿算法再到应用落地,梁文锋多次强调中国必须有人站到技术前沿,形成可持续的创新体系。“缺乏配套技术社区导致国产芯片难以突破,只能获取‘第二手消息’,这显然不能满足未来AI市场爆发的需求。”
梁文锋的快速崛起之路,折射出中国新一代AI创业者的突破与野心。DeepSeek能在短时间内连番推出重量级产品,让国际同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AI力量”。
深度求索(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不甘心让中国AI永远跟随,他坚持“技术自主”与“开源创新”的理念,正为国产AI开辟一条更具想象力的路径。从“量化私募之王”到瞄准通用AI的技术先驱,这位 80 后企业家用短短几年闯进“顶尖大模型”竞争赛道,引发中外业界的强烈关注。
在他看来,打造一个汇聚产业、科研、技术社区协同的完整生态,是中国AI迈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必由之路。DeepSeek R1 的横空出世或许只是个起点,如何巩固技术与人才优势,持续引领AI前沿创新,才是下一步更大的考验。正如梁文锋所言:“中国AI,终会有人站到技术最前沿,而非永远在别人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