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19点,春节档电影《蛟龙行动》在全国IMAX银幕率先开启点映,场场上座率喜人,也预示着2025年电影市场热潮将再次升温。然而,与往年春节档类似,映后“屏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大肆传播,再度引发观众与从业者的担忧。尽管官方与影院多方联手倡议“拒绝屏摄”,类似不文明观影行为仍顽固存在。如何在这场备受期待的春节档大戏中,让“好观众公约”落地生效,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1月26日晚,“抢跑”春节档的《蛟龙行动》提前在全国IMAX银幕亮相,以其热血的海上战斗与核潜艇作战场景迅速吸引大批观众。记者留意到,影片结束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相继出现了大量“屏摄live”动图与剧照,其中不乏影片关键打斗与爆炸场面。
在2024年春节档,同类现象也曾引发轩然大波:当时,歌手薛之谦发布《飞驰人生2》观后感中不乏屏摄照片;热门电影《周处除三害》上映时,有网友形容“前排观众突然举起发光的手机拍照”,严重影响他人观影体验。此后,屏摄在业内一度被称为“不文明行为的重灾区”。
众所周知,春节档是观众走进影院的高峰期,也是屏摄等不文明观影行为的“易发区”。人们往往在兴奋或好奇的情绪驱使下,用手机拍下电影的精彩场面,殊不知这不仅打扰了周围观众,也触碰到了版权和创作方的权益。
为配合今年的春节档,多部影片的主创团队联合发声,“好观众公约”呼吁观众遵守影厅礼仪:
然而,从《蛟龙行动》点映次日社交平台上大量屏摄内容的反馈来看,“呼吁”与“实际效果”之间仍存在差距。虽然许多影迷并非故意“泄露剧情”,但这种拍摄行为始终违反观影礼仪,也存在潜在版权风险。
“小红书”或“微博”等社交媒体在面对批量屏摄上传时,如何高效识别并监管,成为新的考验。虽有部分平台采用 AI 图像识别、关键词屏蔽等技术,但仍难阻挡大量图片或视频短时间内的流传。
尽管个别观众依旧“明知故犯”,许多影迷在网络上也呼吁大家共建良好观影环境。
随着《蛟龙行动》的点映打响2025年春节档的第一枪,丰富的片单与火热的观影热情将贯穿整个假期。然而,“屏摄”乱象再一次敲响警钟:如何让更多观众意识到这是对公共秩序与版权的一种破坏行为?这不仅需要更严格、更高效的平台审核和影院管理措施,也离不开全社会对于观影礼仪的共同维护。或许只有当更多人认识到“文明观影”才是对电影创作者和其他观众的尊重,屏摄之风才会真正退去。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春节档里,文明与好作品一样,能收获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