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热潮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公众对AI技术可能对人类未来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日益增加。这股热潮不仅由技术公司和创新推动者加剧,也获得了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支持。AI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写作辅助和自动评分等方面,引发了争议,甚至促使学校和大学迅速出台“禁令”以应对学生可能借助AI工具作弊的风险。
然而,尽管公众对AI技术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认为我们应对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做出更加理性和审慎的评估。尽管教育者不能忽视AI在教学辅助和学习优化中的潜力,但我们必须警惕过度夸大的科技乐观主义。我们亟需关注AI在教育中可能带来的隐性问题,尤其是那些在这一过程中受益最少的群体——这些问题往往在当前的讨论中被边缘化。
理解AI技术的本质对于评估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当前,教育领域的AI应用大多属于“狭义人工智能”,即这些AI工具只处理特定任务(如自动评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自动化、学习进度的个性化推荐等)。这些工具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帮助教育者在特定的边界范围内做出决策。然而,这些AI工具并不像许多公众讨论中描述的那样具备“意识”或“理解能力”。例如,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仅仅是基于概率和统计规则来生成文本,并不能理解其输出的含义。因此,AI更多地是“计算机器”,而非具备智能的“教育助手”。
这种将AI视为复杂的统计工具的视角,引发了我们对其教育应用的批判性反思。尽管AI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教育效率,但它并非万能。教育领域的AI系统在运行时需要依赖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质量和代表性直接影响AI的输出结果。因此,AI在教育中的应用往往存在数据偏差和模型误差,导致某些群体的教育体验被误判或忽视。
1. 表示和简化问题
教育中涉及的许多复杂现象无法简单地通过数据来完整表示。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等因素,很难被量化和准确建模。即使是最先进的AI技术,也难以有效捕捉教育中的所有情境和变化。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环境充满复杂的社会互动,而这些无法通过简单的统计数据完全反映。
2. AI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AI在教育中的应用可能加剧现有的不平等,特别是少数群体学生。研究表明,AI系统可能会在无意间对某些群体产生歧视性影响。例如,自动评分系统可能会对来自优质教育背景的学生偏袒,而忽视那些背景较差或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AI技术还可能加强对残疾或神经多样性学生的排斥,无法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独特需求。
3. 教育适应AI的需求
随着AI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教师和学生可能需要做出不自然的调整。例如,学生必须以机器可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能被迫调整教学方法,使其能够被AI系统有效处理。这种“适应算法”的现象可能导致教学内容的扭曲和教育体验的单一化。
4. 环境与生态成本
AI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这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担。训练一个AI模型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数十辆汽车的排放,而与AI系统的使用相关的水和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长。尽管绿色技术的出现可能带来一些希望,但现有的AI技术仍然是资源密集型的,且其环境代价不容忽视。
尽管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潜力不容小觑,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它带来的局限性和挑战。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避免过度依赖AI技术,而应更多关注如何利用AI来补充、增强而非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同时,我们也应更加关注AI在教育中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它可能带来的不平等后果。教育改革应当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考虑到公平性、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以确保AI技术的应用真正服务于所有学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