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票房成绩令人震惊,截至2月10日下午3点半,票房已突破83.6亿元,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然而,让人惊讶的并不仅是这一成绩,而是出现在一些县城影院中,票价已经“逆袭”高于一线城市的现象。
在一线城市,观众能享受的早场特惠票价通常在25.9元到35.9元之间,但在一些县城影院,《哪吒2》的票价却高达99.9元,甚至更多。返乡青年纷纷感叹,老家的电影院竟成了“奢侈消费”场所。
这种电影票价“倒挂”的现象,并非偶然。今年春节档期间,三四线城市的电影票价普遍高于一二线城市。根据拓普数据的统计,2023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的平均票价比一二线城市高出了10到15元,2024年的行业报告则显示,县级影院票价比省会城市高出18.6%,这种差距在节假日更为显著,有时单片票价差甚至突破30元。
2025年春节档的火爆,给县城电影院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影发行的数据显示,春节档预售阶段,在不到40分钟内票房突破千万,6小时内6部新片总票房过亿。大年初一的票房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8.05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据猫眼研究院统计,三四线城市贡献了超过57.8%的票房,其中《熊出没·重启未来》和《唐探1900》这类影片在下沉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县城,黄金档期的票价高达百元,甚至出现了“站票”和“小板凳加座”的情形。春节期间,部分县城电影院的黄金场次票价比一线城市还要贵,引发了广泛讨论。
那么,为什么县城电影院的票价能超过一线城市?首先,县城的银幕数量和人口密度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县城的娱乐消费需求旺盛,但可选择的娱乐项目却稀缺。电影成为了春节期间老少皆宜的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
根据统计,县城电影院的银幕数量远低于一线城市,单个影院的客流量常常超过预期,导致了黄金时间的场次票价迅速攀升。而随着春节期间的票房暴涨,部分影院的排片权和会员体系形成了隐形垄断,导致降价的动力减弱。
此外,分账体系也是票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在票房分成中,县城影院的分账比例通常较低,使得它们必须依赖更高的票价来维持运营。而县城影院的设备成本也在增加,随着放映技术的更新换代,影院的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县城的消费潜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院线公司所关注。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速正在赶超一线城市,2024年,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速达到4.76%,为全国社零增速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县域经济的崛起,更多的新型消费场景涌现,比如时尚品牌、连锁餐厅等,电影院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很多院线公司已经提前布局,积极进入县城市场。像红鲤鱼影院、大地影院等品牌,迅速扩大了在县城的市场份额,并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观众。2024年,县城影院的数量持续增加,部分院线公司专注于三线以下城市,力图抓住下沉市场的机会。
尽管县城影院的票价屡创新高,但依旧面临一些挑战。许多影院的“增收不增利”,因为设备折旧加速,影院的净利润水平逐渐下降。加之供需不平衡,县城影院的票价依然居高不下。
为了提高盈利能力,县城影院可以通过“影院+”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例如,增加“影院+电竞”、“影院+餐厅”以及“影院+赛事”等创新服务,不仅能填补淡季的空档期,还能增加非票房收入。与此同时,引入更多竞争机制、优化分账模式,也将是县城影院发展的关键。
总之,县域市场的消费活力正在快速增长,未来将吸引更多院线公司涌入。在满足大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县城影院也需要在创新和运营上不断提升,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