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节前后,“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DeepSeek大模型似乎瞬间点燃了AI行业的“硝烟”。由杭州深度求索团队开发的它,凭借一种“去大参数化”却保证高性能的新技术理念,意外撬动了全球AI舆论场。短短几天内,DeepSeek话题热度就盖过了OpenAI的ChatGPT,而那些最先“吃螃蟹”的跨境从业者,已经悄悄用它开始“搞钱”。
回顾2023年,ChatGPT爆火跨境圈时,已催生了一波培训课程和工具对接浪潮。跨境电商运营者们一度对“智能选品”“自动上架”“AI客服”兴奋不已。
时隔不久,DeepSeek再度卷起了新的技术风潮。不同于“大参数”路线,DeepSeek主打高效、低成本与灵活部署,还额外加上了“深度思考”模式,为商家提供更贴合运营场景的解答。据传,亚马逊、英伟达和微软三大美国科技巨头已先后宣布接入DeepSeek的R1模型,令人对这款国产“新晋顶流”更加瞩目。
当新风口降临,总有人能迅速“嗅到商机”。如今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正涌现出不少以“用DeepSeek做好跨境电商/亚马逊,轻松月入XX万”为噱头的培训帖子。他们展示各种“爆单”截图和“高级指令”示例,并大肆鼓吹DeepSeek如何帮助运营省时、省力,甚至一周内冲进畅销榜。
不可否认,一款功能强大的AI工具确实能给跨境运营带来极大助力,从选品开发到文案撰写,再到售后客服,每一个流程都有优化空间。但过于“神化”新工具,也会让一些卖家忽视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必要的学习成本。
业内人士提醒,系统化的AI培训固然重要,但不排除一些人利用信息差牟利、夸大宣传。跨境卖家要擦亮眼睛,既要对新技术保持敏锐,也要对“保本稳赚”的美好承诺多几分理性。
另一方面,也有一批跨境从业者保持了更为务实的心态,直接将DeepSeek接入日常运营流程。2月6日,深圳大卖道通科技在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与本地化部署。另有中小卖家也表示,DeepSeek在产品文案、选品开发、市场分析和库存管理等环节帮助颇大。
举例而言,有卖家向DeepSeek输入“请为一款便携充电宝写标题与五点描述”,并设置了“亚马逊高级运营”的角色指令。短短数秒后,系统便结合中英文,完成了一组涵盖功能性、安全性和便携性等多方面的标题和描述,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更有卖家尝试将关键词设定为“小众”“环保”“DIY”,让DeepSeek爬取全球社交媒体热词以及Google Trends趋势后,自动生成了20个潜力商品清单,并提供了针对不同市场的投放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特别的“深度思考”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一些卖家发现,有时等待它“深思”给出的补充信息,往往会带来更具启发性的建议——比如某些市场切入角度、广告投放季节周期等。
自ChatGPT爆火以来,跨境圈就一直在探讨:“AI会不会取代一部分跨境岗位?”
类似的担忧再次随着DeepSeek的“火爆”升温。表面上看,AI确实能解决大量重复或简单的工作环节,比如文案撰写、数据分析等。然而,针对“AI会不会替代整个岗位”的问题,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工具只能替代那些缺乏创造力与策略性的工作,真正高价值的岗位需要人在复杂场景中做出灵活决策。
就像某资深运营所说:“AI不会淘汰运营,但懂得运用AI的运营,可能会淘汰不会用AI的运营。”市场在变、技术在变,岗位需求也会随之进化。能在浪潮中晋级的,并非被动等待,而是乐于尝试新工具、主动迭代自我的人。
站在这波AI变革浪潮的前沿,可以预见,跨境电商仍在不断吸纳各种新技术来提高竞争力。DeepSeek的出现,无疑让跨境圈再度热闹起来,或许也将催生新一轮创业创新。
不过,如同任何一项新技术,DeepSeek既不能成为万能神话,也不会是毫无价值的噱头。对跨境卖家而言,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把它当做**“工具+助力”**,结合自身市场分析与运营策略,方能发挥最大效益。
毕竟,“人机协作”才是未来大势所趋。在跨境电商这个风云迭起的赛道里,能“吃到螃蟹”的人,也正是那批愿意抢先拿起新工具、并真正将其融入到商业逻辑的人。机遇摆在眼前,谁会是下一个收割红利的幸运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