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D快报内容详情

中国AI人才告急:2030年缺口或达400万,新兴“生成式应用员”引领新风潮

1周前 139 大屏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并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国对AI人才的需求激增。近期,多份行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或将攀升至400万,成为制约产业进步的“瓶颈”之一。与此同时,前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新职业不断涌现,反映出中国AI应用与技术创新的蓬勃势头,也凸显了人才培养亟待升级的现实挑战。

the-15-most-popular-ai-tools-in-2023.jpg

一、AI产业高速发展,人才缺口愈发凸显

近几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

  • 视频生成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成为内容生产和商业创新的新引擎。
  • 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顺势发布19个新职业,其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标志着AI人才需求进一步多元化。

然而,根据多方机构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士的需求可达600万人,而实际可用的人才远不能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用人规模,缺口或将高达400万。

二、新职业走俏:“生成式应用员”打造创意未来

人社部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一职,主打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工具,负责系统设计、模型调用、训练、优化与维护等一系列工作。与传统AI工程师不同,这一新兴职业更注重创意内容技术融合

  1. 多元技能交融:不仅需要算法与编程能力,还要具备艺术创意与创新思维。
  2. 内容产业前景:AI在音乐、视频、图像等内容领域持续发力,新职业人员将引领数字内容的高效生产与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带来更多机遇,也进一步刺激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人才告急的根源:高校教育与企业认知双重“掣肘”

  1. 教育层面的供需失衡高校AI教育普及度不足:部分院校的AI课程设置相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深层次科研能力与实操能力。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企业的技术需求往往更新速度快、高度专业化,学生难以从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及时学习到最新行业实践。
  2. 市场与技术的双向压力AI技术迭代迅猛:新算法、新应用层出不穷,现有从业者若无持续学习机制,极易出现“技术老化”,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部署存在顾虑:对人工智能研发成本、落地风险,以及信息安全与伦理问题的担忧,也影响了企业大规模投资和引进相关人才的进程。

四、多方破局:政府、企业与高校联动育才

面对高达数百万的AI人才缺口,中国政府与企业正积极尝试多种解决方案:

  1. 政府层面
  2. 企业层面
  3. 社会层面

五、未来趋势:人才需求多元化,创新思维成“关键砝码”

随着AI在医疗、金融、制造、文创等领域的不断渗透,对人才的专业结构与素养要求也愈趋多样:

  • 跨学科交叉:未来的AI人才不再仅限于计算机或软件专业,理工科与艺术设计、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复合型背景将更具优势。
  • 创新与实践并重:在高速迭代的AI赛道,既能掌握前沿理论又具备实战技能的复合人才最受青睐。
  • 全球化竞争:国际企业对高水平AI研发人员的争夺加剧,中国企业若想在AI时代赢得先机,必须不断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不断扩大,中国面对的AI人才“饥渴”问题已不仅关乎单个行业的兴衰,而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唯有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发力,以更灵活与前瞻性的方式大力培养和吸引人才,才能在这场全球性的AI竞赛中抢占制高点。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的新兴职业正为中国AI前景带来更多可能,也反映出产业生态正迈向更高层次的融合与发展。展望未来,中国若能在AI教育与创新上持续投入,或许能为世界带来更多突破与惊喜。

相关标签: 400 2030 AI 人才 人工智能 生成式 企业 应用 职业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