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工智能(AI)的一个通常被视为缺陷的特性——“幻觉”——竟然成为推动科学突破的关键。根据《财富》杂志的报道,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大卫·贝克(David Baker)凭借AI模型的“幻觉”特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最终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贝克教授的获奖研究,利用AI技术成功发明了新型蛋白质,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他赢得了这一世界级荣誉。AI“幻觉”:从缺陷到创新动力AI模型的“幻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数据的使用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创作者开始意识到,这个看似技术性的问题,背后却涉及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法律争议。大型语言模型的“幻觉”现象近期,DeepSeek V3等人工智能模型的“幻觉”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种“幻觉”往往源于模型训练数据的污染。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依赖于从互联网收集...
近日,OpenAI的推理模型o1被发现会在处理问题时切换语言,即使用户以英文提问,它在推理过程中可能会选择用中文、波斯语或其他语言“思考”。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也揭示了AI推理过程中的神秘一面。是什么让AI模型在不同语言之间切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技术逻辑与文化背景?o1为何会“用中文思考”?在测试中,有用户发现,当用英文询问一个简单问题(例如“草莓里有几个字母R”)时,模型的最终答案虽然是英...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应用边界,进入了科学创造力的核心领域。特别是在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布后,AI引发的“幻觉”被重新审视,不再仅仅是模型生成的误差或偏差,而成为激发科学新发现的重要灵感来源。科学家们通过与AI的互动,将原本可能被忽视的思路转化为创新方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前沿的发展。这种“幻觉”并非一种简单的错误,而是一种充满启发性的科学方法的延伸。从直觉到“...
2025年2月13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越来越依赖AI来解决复杂问题和进行日常交流。然而,随着AI应用的普及,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AI常常“胡说八道”,即便它错误的答案通常显得极其自信。这种现象被称为“AI幻觉”,它揭示了当前AI在处理事实时的局限性。《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与全球最先进的AI聊天机器人进行对话时,记者询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你的配偶是谁?”却得到了令人意...